微信频繁发消息,真的会吓跑客户吗?销售怕打扰,其实是没抓到这条规律
过去几年,在和服务的企业的销售团队初次沟通时,几乎都会被对方的销售会一个问题: "我到底该多久联系一次客户?" 三天,七天,还是...,有人干脆不敢发。 但真相是: 这也就解释了,你的“频率焦虑”背后其实是“内容焦虑”。你以为客户不喜欢你频繁出现,其实客户只是讨厌收到莫名其妙的"消息"通知。 同样是三天发一次: 如果每次都是“优惠活动来了”“要不要了解”,那确实会被拉黑; 但如果每次都是“我最近拆了一个你同行的案例”、“我发现你行业在客户转化上有个新趋势”,客户的反应可完全不一样。 这时候,你的高频率出现就变成了专业感的信号。 你出现得越稳定,客户越容易形成“你这人是懂行的”的印象。 所以,不是不能频繁发消息,而是要频繁得有价值。 那怎么算有价值,所谓“有价值”的逻辑是什么?很简单,那就是真正让客户期待你的信息的“密度”与“方向感”。 我们近期在做的“营销序列”新测试的时候发现一个规律。 同样一条话术,如果只讲产品,是干扰; 例如,如果这样写呢:
这类内容: 这样的触达,就算你天天发,客户也不会反感。 但即使你想天天发,也有个重要前提,就是客户所处的阶段,比如说初次触达期,观察跟进期,长期沉默期之类,那你的跟进频率,内容类型,要达成的目的自然不同。不过,你不用死记跟进周期,只需要重点关注一个核心原则:
那如何让客户"期待"你的出现?一个高频但不被反感的微信客户运营者,往往都掌握了三种节奏: 价值节奏 >让客户每次都能学到点东西。 当客户感受到这三种节奏,他们就会"等着看你发什么",这就是内容在客户心智中形成"期待位"的标志。 其实,很多销售发消息频率并没问题,有的人朋友圈每天几十条的发,你能说他的频率不高吗? 但背后的问题是推送节奏错了、内容散了、话术乱了,你的转化诉求自然不能达成。 就像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些粉丝发的花花绿绿的消息,而且又和我的需求不相关时,我就知道,你既没有做最基础的客户分层,也没有从10年前的微商手法里走出来。 试问,你想用10年前的策略来应对"免疫营销"的如今的人群,效果能做到什么程度? 如果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,只能说,你在转化客户这条路上缺少的是扎实的操作逻辑。 或者,也可以从一个小的切口开始,比如,怎么把你现在发的内容,优化的有价值一些。 给一点小建议,你的价值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,而是结构化设计出来的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fU6G8xkCvYNWjOFYvFFxQ 该文章在 2025/10/30 12:17:24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