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晴模切ERP跑通了流程,却跑丢了数据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点晴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
→『 经验分享&操作答疑 』
回想ERP在国内建设这些年,系统成功上线,流程顺利跑通,大家一度觉得信息化建设大功告成。 可当企业这几年做数据分析和挖掘,想从数据要价值的时候,才发现数据根本没法用。 数据问题五花八门,层出不穷,数据出现不一致、不准确、不完整、不规范、不及时等各类问题全浮出了水面,仿佛建在沙滩上的城堡,看起来漂亮,却经不起任何考验。 这不禁让人反思,为什么当初在设计系统时,没有在数据入口就做好规范和约束呢? 就拿创建一张采购订单来说,哪些字段必须填写,哪些格式必须规范,这些不是应该在系统设计时就通过必输、校验、值域约束等手段牢牢卡住的吗? 但现实是,企业为了追求流程的“顺畅”和操作的“灵活”,很多ERP系统该有的规则、标准、规范、要求等都被妥协或放弃了。 究其根本,那个阶段的ERP项目,核心目标是“流程线上化”。 一切设计都围绕让业务跑起来,数据只是流程的副产品。企业最关心的是“订单能否成功创建并审批”,而不是“创建的这个订单数据是否100%标准规范”。数据质量的重要性,在当时是被严重低估的。 这种“流程优先”的思维带来了长久的后遗症。由于缺乏源头上的严格控制,数据质量的高度依赖每个操作人员的自觉和习惯。有人供应商名称输全称,有人输简称,系统都照单全收,数据多头录入,你输你的,我输我的,各部门、各系统各自为营,为日后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 于是,很多企业被迫走上了“以用促治”的路子。这听起来很合理,实则是一种无奈的事后补救。就像病了才知道要养生,我们是在数据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业务决策时,才回头去清理、修正和规范。成本高昂,且过程痛苦。 “以用促治”虽是被动之举,但它有一个关键好处,就是它让数据治理的价值变得清晰可见。当业务部门因为报表不准而无法分析时,根据业务需求带着问题进行溯源,找到产生问题数据的源头,从而达到问题根治的目的,效果立竿见影。这比空谈数据标准更有说服力,也更容易获得支持。 然而,这终究是一种本末倒置。理想的状态,无疑是将治理防线前移,在系统设计的源头就嵌入数据标准与规则,从事后救火转向事前预防。 因此,今天的我们不必过分懊恼过去。那段经历可说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,它用深刻的教训换来了我们对数据资产的真正尊重。 现在要做的是在ERP系统未来的每一个新流程、新系统中,坚定地将数据治理作为前提,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。这一切的思考与转变,都意味着我们的企业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。 阅读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4rirccabuho0i9Db2_fNQ 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联系电话:4001861886 该文章在 2025/9/19 9:53:58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