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点晴模切ERP]工厂的核心KPI到底是什么?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点晴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
→『 生产管理 』
生产系统是预算约束的系统,衡量其绩效指标有非常多的维度,可以区分为结果指标与过程指标、整体指标与局部指标、外部衡量与内部衡量等等。本书仅仅衡量与生产计划最直接相关的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衡量,也仅衡量运营过程的指标,并不衡量财务指标。 外部衡量,需要从客户、供应商、社会三个维度,与生产计划最密切相关的是客户,则就从客户维度衡量(因为本质上,供应商需要响应采购方的需求)。内部衡量的指标更多,但生产系统本质上具备“物料相关资源”、“生产能力相关资源”两种类型的资源。物料相关的资源包含了“物权”的原材料、在制品和产成品等生产系统可以即时使用的物料(广义);而生产能力相关资源,则可以是场地、从面相客户的外部、面相制造的内部看,是“客户服务水平”、“资源应用效率”两个方面: 一、客户服务水平 从客户(客户服务水平)角度衡量,不同的客户承诺类型需要不同的衡量指标: 1、备库式生产(MTS) 备库式生产(MTS)是为库存备库,按照以下参数衡量: ▼缺货率 备库式生产(MTS)模式下,缺货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,反映了在客户需求发生时,能够满足需求的响应能力。缺货率=缺货的订单个数/总订单数。缺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和销售业绩。低缺货率表明库存管理有效,生产及时响应能及时满足需求;缺货率还可以用缺货数量(金额)/总需求量(金额)等方式衡量,但精度较差。 ▼缺货时间 缺货时间是指从库存耗尽到补货到达并可用之间的时间段。缺货时间的计算通常基于库存水平、需求率和补货提前期等因素,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 检测时间:发现库存低于安全水平所需的时间。 下单时间:从发现缺货到发出补货订单的时间。 生产/采购时间:生产或采购补货产品所需的时间。 运输时间:将补货产品从供应商或生产线运至仓库的时间。 入库时间:补货产品到达仓库并完成入库的时间。 缺货时间可以通过“缺货量(即库存耗尽后未满足的需求量)”/“需求率(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需求量,如每天或每周的需求量)”计算。 2、订单式生产(MTO,(Make-to-Order,MTO)) 订单式生产是按照客户下达的销售订单组织生产,按照以下参数衡量: ▼客户承诺交期(QLT,Quoted Lead Time) 客户承诺交期(QLT,Quoted Lead Time)是企业向客户承诺的从下单到交付全过程的时间,包括订单接收与确认(客户下单后,企业确认订单细节、生产计划(根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、安排资源和时间)、原材料采购(采购所需原材料、确保及时供应)、生产制造(按计划进行生产(包括加工、组装和测试)、质量检验(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)、包装与发货(产品包装并安排物流发货)。 ▼准时交付率(On-Time Delivery Rate,OTD) 在订单式生产模式下,准时交付率是准时交付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,按时交付的订单数量占总订单数量的比例,是衡量按时交付订单能力的关键指标,按照“按时交付的订单数”/“总订单数”× 100%计算。 生产系统的客户服务水平高,可以称之为“交付好”,即在准交率(缺货率)、交期周期(缺货时间)等指标上有明显的优势,也是生产系统竞争力的最佳外部体现。 二、资源产出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,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(如设备、人力、物力等)与产出(产品或服务)之间的比率关系,是衡量一个系统效率的有效指标。 生产系统是预算约束的系统,需要实现生产资源效率的最大化,而生产系统的资源,最简单的可以区分为“生产物料相关”、“生产能力相关”两个类型的资源。生产物料相关的资源,最简单的定义是物料库存,是原材料、在制品、产成品的库存总和。生产能力相关的资源,常见定义为生产设备、生产人员的生产能力。生产设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,为了实现产品的制造、加工、装配等生产环节而使用的各种机械、仪器、装置、工具等的总称。生产人员是指在生产制造企业中,直接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类人员。他们的工作涵盖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的各个环节,是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、实现产品价值创造的关键力量。 1、设备(人员)能力产出效率 设备(人员)能力的产出效率可以月、年的销售额除以生产系统的总设备采购金额、乘以100%来衡量,表示的是单位总设备采购总金额(万元)的产出率(万元)。当然,为了更加精确衡量设备能力的产出效率,还可以采用瓶颈生产能力的产出效率衡量。即瓶颈设备产出效率=产品销售额÷瓶颈总设备采购金额×100%。 设备采购金额,可以是原始的采购金额,也可以是折旧后的总金额。 计算人员效率时,可以是生产人员薪资总额,包含车间的一线操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。 2、库存周转次数(物料效率) 库存周转次数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(通常为一年)销售成本与平均库存的比率,表示库存被销售并补充的次数。库存周转次数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库存的积,销售成品是一定时期内的销售产品总额的总成本,平均库存则是该时期的期初成本和期末成本的均值。库存周转次数反映库存流动性,库存周转次数越高,说明库存流动越快,高库存周转,也减少了资金占用,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。库存周转次数也可以用库存周转天数来衡量,库存周转天数是指企业库存商品从入库到销售出去的平均天数(时间段天数/库存周转次数),库存周转天数越短,说明库存流动越快,资金占用时间越短。通过缩短库存周转天数,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,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。库存周转次数(或库存周转天数),也可以称之为“周转快”,是衡量物料运作效率的最好指标。
图1生产系统的衡量 衡量生产系统的绩效指标,从外部看是客户服务水平,称之为“交付好”:准时交付率高(缺货率低)、承诺交期短(缺货时间段);从内部看是首先产能利用率,称之为为“产出高”,指一个周期的生产能力生产出客户所需要产品(已销售的)有效产出(已销售额-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),其次是库存周转率,称之为“周转快”,指一个周期内物料应用效率。 生产系统的运作目标,需要达到“既要交付好”、“又要产出高”、“还要库存少”。 阅读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To1Cinhn_6FI6nBTLIs8Q 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联系电话:4001861886 该文章在 2025/5/6 16:07:51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